发布日期:2022年06月15日 09:37 浏览:[] 作者:丁黎楚云 来源:
西园路社区位于思茅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,成立于2002年9月的思茅街道西园路社区,现有居民小组14个,辖区总人口3599户、9120人。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,共有党员203名。社区党委以“精细服务、群众满意”为目标,突出 “党建引领创品牌、共驻共建强服务”特色党建,倾力打造“西园温度、温馨家园”。
党建引领增动力 基层治理有力度
“西园路社区以前资源使用矛盾突出,推行物业市场化管理较为困难,现在已成为居民们交口称赞的舒心之家。”“辖区单位、行业协会、物业公司、退役军人、居民代表等人员全部被发动起来了,社区治理、院落管理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。”……这些话是社区居民的真实心声,也是社区着力携手构建社区党委引领、社会化共建、社区化共治、邻里式共享基层治理体系的成果。
社区“停车难”一度成为普遍问题,不仅有车居民烦恼不堪,而且引发乱停车、堵塞消防通道、私装地锁等问题也影响着社区的安全与和谐。社区党委多次召开会议、相互协商,联合物业、交警、志愿者等在社区内排查长期停放在小区内的“僵尸车”,逐一登记,及时通知车主到场,下发整改通知书,督促在规定时间内将车辆转移处置,形成长效机制规范停车,最终清除“僵尸车”,释放了停车资源。“通过党委召集居民代表、业主委员会等进行了沟通协调,渐渐地,邻居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,‘停车难’问题被彻底解决感觉挺满意,心里也挺高兴。”月光路小区居民张先生说。
增强服务办实事 真心实意有温度
依托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,整合辖区资源,社区共引进家政服务公司1家、教育培训企业2家、食堂餐饮企业1家。坚持“在服务中发展、在发展中服务”,开创了“英悦台”亲子互动英语进社区党建实践品牌。通过“猜猜我是谁”“英语角”等亲子互动游戏,让留守儿童等学习一些简单的日常英语、口语发音,欢笑声、加油声此起彼伏,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游戏学英语带来的趣味性,也让80余户所有参与居民重拾温馨的亲情氛围,有趣的游戏活动和通关奖励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。
每逢饭点,社区“爱心食堂”内香气四溢,一道道可口的菜肴新鲜出锅,食堂迎来了第一批“客人”。李大爷是一位70岁高龄老党员,他第一次到爱心食堂进餐,就被食堂的饭菜、就餐环境和服务质量所折服。食堂的“服务人员”其实是来自各个企业的志愿者和社区党员,他们利用休息时间,为客人提供无偿服务。社区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出资新办的公益性食堂,运营模式以企业运作为主,政府适当经费补贴,志愿者开展服务,坚持成本价和微利运营,采取集中做饭、食堂进餐和统一配送的方式为社区空巢老人、独居老人、残疾人、留守儿童等200余名特殊人群提供爱心就餐服务。
共驻共建开新篇 为民服务有热度
2020年以来,西园路社区坚持“党建引领,携手共治”,在思茅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,有机联结、贯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党组织资源,打造城市党建治理联盟。全面推行“社区党总支+小区党支部+小区业委会+物业企业+挂联单位+志愿服务队”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体系,设立“红色业委会”开展各类共驻共建活动,引领小区换新颜。
月光路小区是典型的“复杂”小区,推行物业市场化管理较为困难,居民有怨言。共驻共建企业采取“企业出一点、居民出一点”的筹资模式,为小区安装防护门、维修管道、清运垃圾,成立业主委员会,聘用物业人员等,组织机关党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次370余人次,疏通为民服务的堵点、难点、痛点。“以前小区楼道满目牛皮癣、堆积物随处可见,下水管道经常堵塞,小区老旧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,现在小区居住环境越来越好,住着又干净又舒心”社区党委书记刘超说。
社区还成立了阳光志愿者、治安巡查等服务队,定期到红旗广场、小区内巡查和服务,全面守护社区安全,为打造舒心、放心、安全的幸福家园。目前,为社区争取服务项目4个,捐赠物资、图书等10万元,开展环境卫生整治、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,调处矛盾纠纷300多件。共驻共建活动,不断优化基层治理路径,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,绘就了西园温度温馨家园的新画卷。
打印 | 收藏 | 关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