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3年03月16日 09:09 浏览:[] 作者: 来源:
近年来,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南屏派出所以创建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为载体,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突破点,扭住矛盾纠纷“排查、化解、防范”三个关键,大力提升工作质效,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,助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走深走实。
靠实工作职责 在队伍建设上“谋新招”
结合“情指行”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机制,严格落实“首问负责、即问即办”工作要求,层层压实矛盾纠纷闭环办理责任,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先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一是压实责任促落实。根据矛盾纠纷每日研判信息及事态发展情况,对片区社区民警下发“社区警务提示单”,要求社区民警适时开展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矛盾纠纷调处工作,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、化解在萌芽,减轻后续处置压力。
二是全量回访促满意。以社会评价满意度为抓手,在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,严格落实“谁调解、谁负责”工作机制,对所有受理的警情、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和办理的案件主动进行回访,固化工作成效,防止矛盾纠纷“死灰复燃”。
强化信息收集 在深入摸排上“用真招”
坚持“抓早、抓小、抓及时”原则,采取全面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摸排辖区矛盾纠纷隐患,以“脚下有土”实现“心中有谱”。
一是乡镇主导排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,推动辖区乡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,为派出所及时准确掌握各类复杂矛盾纠纷提供可靠信息,有效提升调处工作针对性,深层次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。
二是公安专业排。针对企业、社区、个人三大主体,将每日警情、案件办理、举报投诉等业务工作进行梳理,每周定期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深度排查家庭邻里、征地拆迁、劳资纠纷等多发性矛盾问题,及时做好复杂纠纷隐患的研判分析、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工作,严防各类恶性案事件的发生。
三是活动深入排。紧密结合“百万警进千万家”活动和“普法强基补短板”专项行动,深入群众家中走访,倾听群众的心声、呼声,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,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困难,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。
完善工作机制 在纠纷调解上“出实招”
根据涉矛盾纠纷的种类、人数、化解难度等情况加强联调联处,做到分类施策、精准防范,实现分类管理与精准调处同步入轨,为化解矛盾纠纷绘就“风向标”。
一是建立“公安+”联动机制。全面构建派出所、司法所、村社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,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,积极配合和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动处置化解,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法和措施,切实增强化解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真正实现“1+1>2”的工作质效。
二是建立分类调解机制。针对每起矛盾纠纷风险程度,采取不同情况,找准症结,对症下药。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疑难邻里纠纷、感情纠纷和一般打架斗殴类警情,由社区民警负责开展调处;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,根据当事人及纠纷情况逐一制定工作措施,明确调处工作责任,采取“包保”方式一对一化解;对矛盾突出、重大疑难或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,制定相适应的调处措施和应急预案,确保纠纷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化解、防患未然。
强化法治教育 在普法宣传上“亮硬招”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为出发点,根据矛盾纠纷的实际情况,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为民送上“和谐福”。
一是稳定营商环境。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欠薪讨薪形势特点,密切关注辖区工程建设领域、加工制造业等欠薪问题易发多发的行业企业和重点群体,积极开展“送法到企业、护航促发展”宣传活动,向广大劳动人民宣讲相关法律法规,引导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克制情绪妥善处事,采取合法途径,表达合理诉求,维护合法权益。
二是营造法治环境。紧盯家庭邻里、经济债务、婚恋情感等易发常发矛盾纠纷类型,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举办法治讲座、警民恳谈、群众工作报告会等形式,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,让大家真正认识到法律的用处、好处,引导群众知法、懂法、学会用法止纷争,形成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良好法治环境。
下一步,南屏派出所将持续坚持树立“预防走在排查前,排查走在调解前,调解走在激化前”的工作理念,通过“法、理、情、德”多管齐下的方式,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以最实举措、最高效率服务于民。
打印 | 收藏 | 关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