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解读:《普洱市思茅建成区公交系统调整规划》(2025-2030)政策解读 |
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
为认真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》(国发〔2012〕64号)、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》(云政发〔2014〕48号)》等文件要求,结合普洱市思茅区的实际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的相关要求,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,编制《普洱市思茅建成区公交系统调整规划》(2025-2030),现将规划解读如下: 一、编制背景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大运量、高效率、低污染等优势,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、减少环境污染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鉴于普洱市区的常规公交面临着运营服务可靠性差、网络效率低和基础设施保障不足等问题,导致公交吸引力下降,客运量减少,本次公交专项规划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、便捷、舒适、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,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,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。 二、规划主要内容 《规划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,按照科学合理、优先发展、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在框架上,《规划》分为六大部分。 第一部分 规划目标。“以人为本”,服务群众,紧密结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住宅区开发,积极服务公交空白区,满足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。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公共交通安全、快捷、方便、舒适、准点的优质服务。 第二部分 发展策略。大幅提高普洱市公交的分担率,有效提升公交的可达性和便捷性,增强公交的整体吸引力。通过对普洱市公交线网科学合理的规划,建立功能明确、层次清晰、结构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,即构建以干线网络为骨架、放射网络为辅助、旅游公交为特色的综合交通服务网络。 第三部分 公交线网规划。按照“加强组团联系、增加老城覆盖、填补新城空白、减少线路绕行、降重复提效率”的原则。综合考虑客流条件、道路条件、枢纽布局、城市发展等影响因素,最终确定远期规划“五条纵向骨干公交线网+五条普通公交线网+三条放射线+一条旅游公交线网”格局。 第四部分车辆及运营规划。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不低于7标台,公交车达到223标台,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电车辆占全部公交车辆比例100%。采用低地板、双车门的8m-9m专用车辆,以提高乘客登车速度,减少车辆在站台的停靠时间;从而显示出在公交车辆方面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。 第五部分配套设施规划。公交场站方面,坚持“新旧兼容、远近结合、规模适量”原则,参考《城市公共交通站、场、厂设计规范》(CJJ/T 15-2011)、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》(GB/T 51328-2018), 规划公交首末站4个,首末站+枢纽场站3个,枢纽场站3个,公交停保场2个,城中修理厂1个,调度中心1个。公交停靠站市区平均站距为500-800m,郊区平均站距为 800-1000m,近期规划需要增设有45对公交中途站点,主要分为路侧式停靠站和港湾式停靠站两大类。 第六部分信息化建设规划。公众服务方面,逐步建设电子站牌,升级普洱公交APP;企业管理方面,升级智能调度系统,提高调度管理水平;行业监管方面,建设行业综合监管平台,提高公交监管水平。 |
||||||||||||